首页 极速赛车168开奖官网开奖预测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极速赛车168开奖官网开奖预测 > 新闻动态 > 54年日内瓦会议,世界从周总理的绝世风采中重塑对新中国的认知

54年日内瓦会议,世界从周总理的绝世风采中重塑对新中国的认知

发布日期:2025-04-13 18:19    点击次数:184

1953年7月27日,经过多次协商,中国、朝鲜和美国代表共同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自1950年6月25日爆发,持续了三年多的朝鲜战争终于结束。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让国际社会对新生的中国刮目相看。

朝鲜战争一结束,中国就开始全力搞经济建设。就在那一年的最后一天,周总理会见来中国的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完整地讲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外交政策。

斯大林逝世后的苏联政局动荡不安,对外政策上透露出希望缓解紧张关系的信号。与此同时,美国将其在欧洲的强大军事力量转向朝鲜战场,却陷入了持久战的困境。这场战争的失利让美国清楚地认识到,以目前的军事实力,要在地面局部战争中取得胜利仍然存在明显不足。

虽然远东地区国际紧张局势有所缓解,但印度支那的战火并未停息,这使得尽快商讨如何进一步缓和远东国际关系变得刻不容缓。

1954年1月25日到2月18日,美苏英法四国在柏林开了个会,大家破天荒达成了共识,决定在4月26日到7月21日期间在日内瓦再开一次会。这次会议要开将近三个月,主要讨论两件事:怎么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还有怎么让印度支那恢复和平。除了中苏美英法这五个大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朝鲜这些国家也都来参加了。

美国试图通过向中国妥协来换取某些保证,这种做法行不通。历史经验表明,来自中国共产党的承诺往往不可靠,更像是一种策略性的欺骗。

英国和法国采取了谨慎观望的立场。他们既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能够促成和平协议,防止战争爆发,同时也在思考万一谈判失败,要不要加入美国主导的东南亚联防计划。

美英打算拉上法国、印度支那联邦、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和菲律宾,在东南亚搞个八国联盟,专门对付共产主义,搞集体防御。

美国察觉到英法两国的犹豫不决,决定在会议中采取"内心抗拒、表面拖延"的策略。特别是在关系到英法核心利益的印度支那问题上,美方打算尽量延长时间,为法国争取军事上的调整和恢复机会。

美国之所以不愿在这次亚洲会议上达成协议,不仅是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长远利益,同时也出于国内政治因素的考虑。

1953年9月15日,在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投票中,美国投下了反对票。这次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也收到了邀请。当时国际媒体在报道时,普遍用"五强会议"或"五大国会议"来称呼这次会议,连不少美国记者也跟着这么叫。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觉得,这次会议让中国在国际上更有分量了,但从美国的角度看,却让他们的利益受到了影响。

最让人无语的是,美国明明是当时唯一能和苏联掰手腕的超级大国,做事却一点不大气。杜勒斯在开会前,专门给美国代表团下了死命令:必须把中国代表团晾在一边,所有美国代表都不能和中国代表团有来往,甚至连握手都不行。

杜勒斯对会场座位安排格外挑剔,他特意向主办方提了一堆条件:不能和周总理挨着坐,不能和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团安排在同一区域……

明眼人都能看出,美国派团参加这次会议压根没安什么好心,摆明了就是来捣乱的。

中国领导人心里明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什么算盘,但中国依然积极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中国这么做不只是为了突破美国的围堵,更重要的是要让全世界重新认识这个刚刚成立的新中国。

在日内瓦会谈中,尽管美国可能会全力阻挠和平协议的签署,我们还是要全力以赴,争取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哪怕是暂时性的协议也行。这样就能为大国通过协商解决国际矛盾开辟道路。

周总理指出,这次大会讨论的两大问题涉及多方利益,任何调整都可能引发亚洲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甚至影响到美苏两强的竞争态势。因此,会议能够顺利召开本身就是一个重要进展,但要达成全面共识则非常困难。中国对会议成果持现实态度,虽然不抱过高期望,但仍会努力争取取得一些实际进展。

1954年,新中国首次派出大规模代表团参加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政府为此进行了周密筹备。周恩来总理更是全身心投入,为会议的成功召开倾注了大量心血。

1954年4月1日,周总理到达莫斯科,与苏联和越南的领导人就参加日内瓦会议的相关策略进行了讨论,直到12日才回到北京。一周后,周总理被正式指定为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主要代表,张闻天、王稼祥和李克农也作为代表加入。周总理向代表团成员强调,无论职位高低,所有人都必须遵守代表团的规则和纪律,不得有违。在筹备会议的过程中,他还特别要求在《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中体现他的基本立场。

我们绝不侵犯他人,也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侵犯;我们不会恐吓他人,同样拒绝接受任何恐吓;我们尊重各国自主处理内部事务的权利,反对任何外来干预;我们倡导和平,坚决反对战争,但对于任何军事侵略,我们必将采取行动,绝不坐视不管。

在启程之前,周总理再次召集代表团开会,提醒大家这次国际会议和以往在国内的谈判有很大区别:

以前我们在国内谈判和跟美国争论时,就像在街头唱戏,无所顾忌,闹僵了也没啥大不了,不过我们谈判的目的可不是为了闹翻。那时候谈判内容很简单,有啥说啥。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是个大国,去日内瓦是参加正式的国际会议,相当于登上了国际大舞台。所以得按规矩来,虽然有时也会有激烈交锋,但总体上还是要讲究正式和规范。

在日内瓦会议上,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登上国际舞台。为了让代表团展现出最佳形象,周总理特别指示:为每位成员准备两套正式服装,一套是西服,另一套是中山装。

4月20日这天,周恩来总理带着中国的外交精英团队从北京启程,途中经过莫斯科,最终在当地时间24日下午3点抵达了瑞士日内瓦的机场。

飞机门一开,现场立刻爆发出阵阵欢呼和掌声,记者们迫不及待地举起相机,捕捉这个重要瞬间。在众多照片中,有一张格外引人注目,被公认为百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影像之一。

画面里,周总理身着黑色中山装,外披深灰色长款大衣,头戴黑色礼帽,精神抖擞地大步迈向会场。这幅影像改变了外界对那个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东方国家的看法。通过神采飞扬的周总理,全球见证了一个崭新中国的崛起。

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4年4月24日日内瓦会议召开,已经过去了四年多。然而,由于冷战造成的国际隔阂,外界对中国的情况知之甚少。在不少外国人的观念里,对中国的认知还停留在早已覆灭的清朝,或者混乱腐败的民国时期。在他们想象中,中国人要么是前额突出、脑后拖着长辫子、穿着古怪服饰的模样,要么就是眼神空洞、瘦弱不堪、病态十足的形象。

所以,当周总理精神抖擞、充满自信地站在国际舞台上的那一刻,在场的记者和观众全都被他吸引住了。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他,仔细打量着这位来自东方大国的外交使者。

周总理从容不迫地从飞机舷梯上缓步而下,当他走向热情欢迎的人群时,周围的记者们纷纷高声呼喊:"周先生,请往这边来,看这边!"总理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轻轻抬起手,朝记者们的镜头方向挥了挥。

周总理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中国代表团的其他人。他们给在场的记者们发了一份文件,里面是周总理准备在机场讲话的书面稿。

“……中国代表团带着真诚的态度出席这次会议。

我们坚信,只要与会各方团结协作,秉持维护和平的共同目标,就一定能够找到妥善处理当前亚洲两大热点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特别想借这个时机,向日内瓦的每一位市民以及所有的瑞士朋友们送上我最诚挚的问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材料一起还附上了一份独特的宣传册,里面详细介绍了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事迹。

这份简历用中英文双语写成,总共约1800字,全面讲述了周总理的个人经历和主要贡献。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

在国际交往中,用"个人简历"来代表一个国家进行对外展示的做法非常少见,即便在之后的外交活动中,这种情况也不常出现。

据了解,当时使用的周总理“个人简历”是由当时担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的李克农同志亲手撰写,并直接提交中央审批通过的。这一情况,同行的代表团成员中有些人之前并不知情。

中央的想法很明确:借助周总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可刚刚成立的新中国。

这场震撼全球的序幕仅仅是开胃小菜,真正的大戏还在会议正式启动之后。

美国代表杜勒斯当场否决了撤军提议,反而抛出一个不切实际的条件:必须由联合国监管,先在朝鲜半岛搞选举实现统一,然后才谈外国军队撤离的事。这明摆着美国还是舍不得丢掉在朝鲜的既得利益。

周总理面对与会代表,首先通过事实和逻辑阐明了中国对朝鲜问题的态度。他强调,联合国已经直接参与了朝鲜战争,让它来监督选举显然不合适。如果真的需要监督,应该由中立国家组成委员会,而且必须在所有外国军队撤出、确保朝鲜人民能够自由表达选举意愿的前提下进行。

接着,周总理语气一转,严肃地指出:

朝鲜的诉求完全正当,这是实现和平的关键条件。真正在朝鲜和台湾问题上采取侵略行动的,正是美国。

特别要提到的是,周总理本来带着一份发言稿,可美国代表的无理取闹让他临时改了主意。针对美国不肯撤军的问题,周总理在各国代表面前,毫不客气地揭了美国在亚洲的老底:随意入侵他国、插手别国事务……

周总理接着又开口,语气平和地重申了一遍。

全球人民都是平等的,中国对每个国家都保持尊重,同时也期待其他国家能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

周总理的发言刚一结束,会场里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从容淡定、有理有据的讲话,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气度。

会议间歇,多个西方国家代表对中国代表的讲话表示支持,他们坦言此前在会上的反对立场实属无奈,是迫于美国的压力所致。

看到美国逐渐处于不利地位,杜勒斯又急又气,立刻拨通了白宫的电话寻求支援:

周恩来的讲话赢得了广泛认同,左右了与会代表们的看法。我确信,如果美国插手印度支那事务,中国肯定会做出强硬反应,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

6月15日,中苏朝三方在会议中又一次明确表达了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处理朝鲜问题的立场,同时呼吁所有参会国共同保证,不会采取任何可能阻碍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行动。

眼看谈判就要谈崩,情况十分紧急,周总理挺身而出,果断出手化解了危机。

他从容不迫地站上演讲台,语气坚定地说道:"中国、苏联和朝鲜一直希望能够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朝鲜问题,但美国连这个最基本的要求都不肯接受。即便如此,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努力,争取达成一个和平的协议。"

他环顾四周,神情严肃地开口:“我简单说两个关键点。”

瞬间,整个会场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在屏息凝神,期待周总理的讲话。

首先,我期待所有人都能坚持用非暴力的手段来处理朝鲜相关事务。

第二,这次没谈成,没关系,咱们改天再约,换个地方继续聊。

周总理说完,目光转向美国代表团的位置:“如果美国连这个提议都不接受,那么他们这种蛮横无理、拒绝和平解决问题的做法,肯定会在全世界造成非常坏的影响。”

周总理讲完话,立刻转身离开讲台。这时,苏联代表马上站起来,第一个拍手称赞道:“讲得太精彩了,真是绝妙!也只有周恩来同志才能扭转局面,化险为夷!”

会议结束时,大家得知:

周恩来的提议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倘若大家没有异议,我将正式宣布周总理的建议作为会议双方的共同决定。

美国代表察觉到其他国家立场开始松动,却沉默不语,试图掩盖自己的窘迫。当他发现其他代表都盯着自己时,只好勉强开口:"没有我们政府的许可,我无法答应。"

由于美国坚持将韩国视为重要战略据点,朝鲜问题的谈判最终未能达成一致。这一结果直接导致1953年10月签署的《美韩共同防御条约》一直有效,美国军队也得以继续驻扎在韩国。面对这种情况,经过中国和朝鲜两国政府的商讨,中国人民志愿军直到1958年年底才全部从朝鲜撤出。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表现出咄咄逼人、拒绝妥协的强硬立场,这种负面形象被历史所铭记。而中国展现出的和平友好、相互尊重的姿态,则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负责任态度。

周总理展现出的个人魅力和卓越才智让与会各国代表由衷钦佩,他的风采也刷新了国际社会对新生中国的固有认知,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国家形象。